报刊架图片大全(宏鹰报刊架)

发布时间:

鲁网青岛5月31日讯(记者 刘霞)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书了?你有多久没有走进图书馆了?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,很多人改变了阅读方式,距离那一抹书香越来越远。其实,在我们身边,就有很多好书,它们被陈列在社区图书室,犹如一座知识宝库,等待爱好读书的你来挖掘。本期,记者带您走进金家岭社区图书室,领略古朴的书香。

金家岭社区居民辛海霞也是读书爱好者之一。她近日在图书室借阅了《黄帝内经》养生智慧大全,面对记者的采访,她对图书室赞不绝口。“在家门口借书很方便,相比用手机看书,我更喜欢看纸质的。”辛海霞说。她目前怀有二胎六个月,听朋友说《黄帝内经》里有关于胎育的知识,挺实用,于是就赶紧借来阅读。

《红高粱家族》 《天堂蒜薹之歌》《十叁步》《酒国》《食草家族》 《丰乳肥臀》《红树林》 《檀香刑》《四十一炮》《生死疲劳》《蛙》

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,充满着“怀乡”以及“怨乡”的复杂情感,被归类为“寻根文学”作家。2000年3月,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《福克纳大叔,你好吗?》说:“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,一个作家,不但可以虚构人物,虚构故事,而且可以虚构地理。”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,莫言将“高密东北乡”写到了稿纸上,莫言表示:“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。”于是从1985年《白狗秋千架》开始,莫言高举起了‘高密东北乡’的大旗,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,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。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“威塞克斯”地方,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。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,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,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“生存”的领悟和发现。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“乡土文学”的狭隘性和局限性,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。

居民家门口的“书房”

所交的钱是押金,退还借阅卡时将一次性退给借阅者。另外,更方便大家的是,金家岭社区图书室与崂山区图书馆系统联网,实现通借通还,在金家岭图书室借的书,可以在崂山区图书馆归还,反之亦可。

图书室周末也开放

在金岭新村小区,有一处金家岭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,服务中心的叁楼,有数万册图书杂志静静地摆放在书架上。这里便是金家岭社区图书室,自从2016年与崂山区图书馆系统联网以后,也被称为崂山区图书馆分馆。

莫言系列丛书

书目推荐 挂叁级牌

“这里书目丰富,大家可以来进行亲子阅读,企业单位和学校也可以来组织阅读活动,另外,也欢迎学生们前来查阅学习资料。”马竹春呼吁道。

2011年凭借小说《蛙》获得茅盾文学奖。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获奖理由是: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、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。

藏有22类2.6万册图书

打开图书室的门,沿着古色古香的木质楼梯拾级而上,宽敞明亮的阅览室映入眼帘。在这片安静的知识园地,一共有2.6万册图书、39份杂志、14份报刊。图书室管理员马竹春告诉记者,她自2004年图书室成立就与这片书香为伴,见证了图书室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。

在书架的尽头,是杂志摆放区,马竹春告诉记者,社区很重视居民的文化精神食粮,每年投入四五万元更新、采购图书、杂志及报刊。其中,杂志更新的非常及时,一有新的期刊出来,社区收到以后第一时间摆到架子上。记者浏览了一圈,看到杂志种类也紧随时代潮流,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《了望东方》《叁联生活周刊》《环球人物》等广受大家喜爱的种类。报刊有《人民日报》《大众日报》《半岛都市报》等14份,方便居民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。在报刊架的旁边,还有一排供居民查阅资料的电脑。

“我们社区的图书室不仅局限于本社区居民借阅,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。”马竹春说。以前,还经常有来崂山区旅游的外地人前来借书呢。这里的免费开放时间如下:周一至周五上午8:30—11:30,下午13:30—17:00;周六、周日上午9:00—11:00,下午13:30—16:00。在开放期间,居民可以前来阅读,也可以拿着身份证办理借阅卡,借阅卡分叁种,交100元可一次借叁本,200元可一次借6本,300元可一次借9本。

莫言,原名管谟业,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,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、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。